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>健康管理>医院简介
健康百科
老年人健康常识-疾病预防
以下是一些老年人生活中常见的情况, 给您提个醒,有疾病预兆早发现哦!
老人流鼻血别忘查血压
多风而干燥的春季,容易引起鼻腔出血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如果经常出现鼻子反复出血的情况,千万不要不当回事,要警惕高血压或脑出血。
中老年人鼻腔出血主要与血管硬化和高血压有关。老年人鼻腔内血管柔软度不足,当血压升高而脑血管未发生破裂之前,鼻腔的某条血管会破裂而发生鼻出血。除鼻孔流血外,部分血液还会因流入咽部而从口腔吐出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做鼻腔检查,也难以找到出血点,用鼻翼压迫止血效果也不明显。有时已经用了止血纱条填塞鼻孔,却仍然出血不止,但又会突然停止,如此反复。如果出血不止应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。
实际上,这种出血的位置多半在下鼻道后部,大多是由于下鼻道的静脉曲张所致。这里的静脉曲张同下肢静脉曲张一样,都是静脉扩张发生扭曲,并突出于黏膜之上,在血压升高的情况下,很容易发生破裂。
中老年人一旦出现经常性的反复鼻出血,应该检查是否是高血压和血管硬化。对于老年人鼻出血患者,要使其保持镇静,安慰患者放松心情,告诉病人将流入口中的血液尽量吐出,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,平时应当生活规律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控制血压,保持充足的睡眠,少吃油腻饮食,多吃蔬菜水果,保持大便通畅,外出注意保暖。
老人跌倒勿用手撑,以免手腕骨折
当您快要跌倒时,第一个反应动作为何?绝大多数的人应该都是用手去撑,年轻人没问题,但是老年人可最好不要如此,以免发生手腕骨折的遗憾事件。
手腕骨的结构复杂,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因手腕创伤造成远程桡骨折,且合并手腕关节内关节软骨、韧带、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或腕关节半脱位问题,许多人在一开始会不在意,最后十分疼痛才就医,虽然现在有关节镜治疗,伤害小、痛苦少、复原快,但若延迟太久,治疗效果还是会打折扣的。
其实,不少人手腕骨折而不自知,因为跌倒时,多半的反射动作都是以手支撑,受伤后还以为是不小心扭着了,尤其是老年人,活动不方便、不灵敏,加上有骨质疏松的现象,最容易导致手腕骨折,年轻人因为要工作的缘故,手一旦受伤会十分不方便,所以会马上就医,但老年人通常怕开刀治疗,常常忍着痛,非到不能忍受才会就医,偏偏有时手腕受伤,X光是看不出来的,因此一旦察觉手腕持续疼痛,就该详细检查。
当心贪凉贪出歪嘴病
盛夏的气温常在摄氏三十多度,高温闷热的夜晚使人难以入睡。年过花甲的退休职工陈某,因夜间闷热便吹着电风扇睡眠,次日早晨发现嘴歪眼斜,经医生检查确诊为面神经麻痹(即面瘫),俗称“歪嘴病”。由于老年人机体衰老,神经调节功能减退,所以老年人更易罹患该病。
中医认为,该病病因与“风”、“寒”、“湿”三邪有关,常于受风寒后突然发病。患侧眼睑闭合不全、额纹消失或变浅、口角下垂、鼻唇沟变浅、嘴歪向健侧、鼓腮时患侧口部漏气,进食时漏饭。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消除炎症水肿,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,治疗越及时恢复得越满意。少数病人经保守疗法不能恢复的,需施行面神经减压手术。
预防的关键是避免面部受风寒。不可用电风扇直吹身体睡眠,不能在有“过堂风”处睡觉,不要在潮湿阴凉的地上纳凉睡眠,不在室外露宿。避免风寒侵袭,不仅可防“歪嘴病”,还可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发生。
老年人要防激动、防跌倒、防便秘
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况,以及各种通行性病变,特别是心血管病、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存在,平日养生要注意三防。
防激动
老年人切忌激动,一定要心平气和。激烈的情绪变化,可使血压大幅度上升,体内释放出一系列不利于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,可导致中风、心绞痛、心肌梗死,甚至猝死。为此,老年人应加强心理调适能力,学会自我控制,不让自己陷入激动万分的困境,而造成意外不测。
防跌倒
老年人跌倒有特殊的危险性,也可能从此再也站不起来,有人统计,7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为25%,76岁以上可上升到35%。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的存在。跌倒后极易骨折,甚至危及生命。为此,老年人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室内活动,均要小心谨慎。动作幅度要小,举腿抬足、回头转身,动作都要慢些。居室地面不能太滑,不可打蜡,裤腿不宜太长,日常用品不要放得太高或难以取到的地方,清除一切可能绊倒的潜在因素,晚上应开一只安全照明灯,以防夜尿起床跌倒。
防便秘
老年人高血压病多,冠心病多,便秘也多,冠心病患者便秘可加重心脏负担,极易导致中风。因腹胀可使膈肌升高,影响肺的通、换气功能及心脏的供血与供氧状况。肛门怒挣又可使腹压升高,氧耗增加,心跳加快,心肌耗氧量增加,加剧心肌缺血状况,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甚至猝死。为此,老年人应通过饮食调理,多吃蔬菜水果,增加膳食纤维,适当活动,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,必要时酌用缓泻剂来保持大便的通畅。
老人不渴也要常喝水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许多老年人平时不喜欢喝水,专家指出,这是最坏的毛病。千万要注意,老人不渴也要常喝水,有效预防“热中风”。
夏季气温高,人体代谢旺盛,能量消耗较大,而炎热又常使睡眠不足、食欲不振,这样,人体的免疫力就下降,如果过于贪凉(如露宿、电风扇直吹、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等),病菌、病毒就会乘虚而入,从而导致伤风感冒。这种“热伤风”,中医上称作“阴暑”,属于“四时感冒”中的“夹暑感冒”。它起病较急,症状一般是发热、恶寒、头痛、咽痛、无汗、小便赤红、全身无力。
预防“热伤风”,关键是避免受凉,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,大汗淋漓时,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;还要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一定的睡眠和饮食营养。一旦患了“热伤风”,如病症较轻,可用生葱白4根,煎汤频服,或服用藿香正气水、板蓝根冲剂、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;倘发热较重,则需去医院治疗。
炎热的夏季,人体出汗较多,而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,加上生理反应迟钝,所以在夏天最容易脱水。脱水会使血液黏稠,这对患有高血压、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,无异于“火上浇油”,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,发生中风的几率自然增高。
预防“热伤风”,首先是要注意补充水分。老年人要做到“不渴时也常喝水”;有过中风史的病人,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,一般来说,头昏头痛、半身麻木酸软、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的预兆,这些症状明显时,一定要去医院就诊,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;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,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,“保驾”药物要有备无患。
多饮水,可防冠心病
煮沸后自然冷却至20℃~25℃的凉开水,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,它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并能促进新陈代谢,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水量,改善免疫功能。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科学家发现,水分与冠心病发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。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多在睡眠时或早晨发生,其原因之一是由于经过一夜的呼吸,出汗,排尿,丧失了大量的水分,冠状动脉管相对变狭,或血液过度浓缩形成血栓,使血管闭塞,使心肌出现急性供血不足或局部心肌坏死。
有好处的,每天至少饮水1000毫升。天气炎热,出汗多或发热腹泻时,还要相应增加。更要养成清晨起床后饮水的习惯。但如果让凉开水暴露在空气中连续4小时以上,这些奇妙的生物活性将丧失70%以上。因此,喝迅速冷却的凉开水最好。
点击数:3657   录入时间:2020-1-15   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】
注: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未经允许,谢绝转载。图片与文字来源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